惠天听书(www.HTTingShu.com)欢迎您!西方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将空想命名为“白日梦”。他认为,白日梦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,于是通过一系列的想、幻想在心理上实现该愿望,从而为自己在虚无中寻求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。
弗氏理论还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词:逃避。也就是说,过分沉湎于空想的人必定是一个逃避倾向很浓的人。此言一语中的,正是空想带给人极大的危害性。下面的故事将生动地说明空想的危害。
一年夏天,一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乡下小伙子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爱默生。小伙子自称是一个诗歌爱好者,从7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,但是由于地处偏僻,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,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,故千里迢迢前来寻求文学上的指导。
这位年青诗人虽然出身贫寒,但是谈吐优雅,气度不凡。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,爱默生对他也非常欣赏。
临走时,年青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篇。
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之后,便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前途无量,因此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。
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,但影响不大。他希望这位年青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。于是,老少两位诗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。
年青诗人的信长达几页,大谈特谈文学问题,激情洋溢,才思敏捷,表明他确实是个天才诗人。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,在与友人的交谈中也经常提起这位诗人。年青的诗人很快就在文坛上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。
但是,这位年青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爱默生寄来诗稿,信却越写越长,他的奇思异想层出不穷,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,语气也越来越傲慢。
爱默生开始感觉到不安了。他凭借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,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。
通信一直在继续,爱默生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,成为了一个倾听者。
很快,秋天到了。
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年青诗人,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,他如期而至。
在这位老作家的书房里,两人有一番对话:“后来你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?”“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。”“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,为什么要中断呢?”“要想成为一个大诗人,就必须写长篇史诗,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。”“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?”“是的,我是一个大诗人,必须写大作品。”“也许你是对的。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,我希望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。”“谢谢,我已经完成了一部,很快就会公之于众。”文学聚会上,这位被爱默生欣赏的年青诗人大出风头。他逢人便谈他伟大的作品,表现得才华横溢,锋芒咄咄逼人。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,即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。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。否则,大作家爱默生能如此欣赏他吗?转眼,冬天到了。
年青诗人继续给爱默生写信,但却从来不提起他的大作品。信也越写越短,语气越来越沮丧,直到有一天,他终于在信中承认,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有写。而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,完全是他的空想。
他在信中写道:“很久以前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,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,我自己也这么认为。我曾经写过一些诗,并且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,我深感荣幸。使我苦恼的是,自此以后,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。不知是为什么,每当面对稿纸时,我的大脑便是一片空白。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,必须写出大作品。在想像中,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,包括和尊贵的阁下您。但在现实中,我对自己深感鄙弃,因为我浪费了我自己的才华,再也写不出作品。而在想像中,我是一个大诗人,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,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。尊贵的阁下,请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……”从此以后,爱默生再也没收到过这位年青诗人的来信。
爱默生告诫我们:“当一个人年轻时,谁没有空想过?谁没有幻想过?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。但是,我年青的朋友们,请记住,人总归是要长大的。天地如此广阔,世界如此美好,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,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