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天听书(www.httingshu.com)欢迎您!阿迪达斯由于优势意识过浓,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和冲劲,失去领跑位置的故事,给人以启迪。
鲁道夫和阿道夫·达斯勒是德国的一对兄弟。哥哥阿道夫是创业者,弟弟鲁道夫则负责销售他哥哥的产品。起初,兄弟俩没有干出什么名堂。1936年,他们的事业有了重大进展。这一年,杰西·欧文斯在柏林奥运会上穿着他们制作的运动鞋,赢得了数枚金牌,震动了全世界。阿道夫兄弟俩的产品声名鹊起。
1949年,兄弟俩开始单干。鲁道夫另起炉灶,建立了新的公司——彪马。而阿道夫则利用企业的现有基础,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。此后,彪马公司一直没有能超过阿迪达斯公司,长期居于世界第三位。
阿道夫富于创新精神。他不断试验各种新的材料,尝试各种新工艺,以便开发出更结实、更轻便、更受顾客欢迎的跑鞋。他尝试过带棘刺的鲨鱼皮。为了加强鞋帮的耐力,他还尝试过使用大袋鼠的皮。他不断地琢磨。
阿道夫终于开发出新的产品。第一批样品鞋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亮相。1954年,德国足球队穿着阿迪达斯鞋击败了匈牙利队,夺得了世界杯冠军。决赛那天下着雨,赛场上很泥泞,由于阿迪达斯鞋底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钉子便以抓地,使得德国球员在赛场上可以自如地奔跑;而匈牙利队队员的鞋却差得很多,跑起来有些吃力。阿迪达斯鞋一下子出名,订单纷至沓来。
在跑鞋上,阿道夫有很多革新,例如四钉跑鞋、尼龙底跑鞋和活动鞋钉跑鞋。此外,阿道夫还发明了一种鞋,它的鞋钉可以有30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,鞋的适用性非常强,可以在室内外跑道、天然或人工地面等多种场合下使用。
阿迪达斯鞋质量优,品种多,在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体育活动中长期居统治地位。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的奖牌获得者中,82.8%的运动员都穿阿迪斯鞋,风光十足。阿迪达斯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,成为风靡全球的品牌。
阿迪达斯公司不满足于在运动鞋市场的老大地位,开始研发其他体育用品,如短裤、运动衫、田径服、网球服、泳装、便服、各类体育用球、乒乓球拍、越野雪撬,还有流行一时的体育挎包。这些产品上面无一例外地印着醒目的阿迪达斯的标志。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取得了成功。
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,美国人的健身热潮兴起了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经常进行体育锻炼。整个70年代,参加散步的人数不断上升。据估计,到70年代末,美国人坚持散步的有2500万到3000万人,另有1000万人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上街都穿着跑鞋。市场机会随之增大。
阿迪达斯公司、彪马公司、台格公司三分天下的跑鞋市场格局受到了冲击,一些新兴的制鞋公司如雨后春笋冒出来,如耐克公司、布鲁克公司、新巴兰斯公司、伊顿尼克公司,等等。一些专门推销各种鞋的特种商店如“运动员鞋店”、“雅典运动员鞋店”和“金尼鞋店”等迅速遍布全美。各种迎合这个市场的新杂志也问世了,发行量不断上升。在所有的竞争对手中,耐克公司的表现最为抢眼。
耐克公司发明出一种极为醒目、独特的标志Swoosh,意思是“嗖的一声”。这种标志被印在每一件耐克公司的制品上。
1972年,耐克鞋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奥运会预选赛上首次亮相。
穿阿迪达斯的运动员在马拉松赛中获得前三名,获得第四到第七名的运动员则是穿了耐克鞋。
这似乎是一个信号,显示了耐克对阿迪达斯这个领跑者的紧追不舍。
由于精心研究和开发新样式跑鞋,耐克公司在制鞋业的市场上对阿迪达斯的威胁越来越大。到了70年代末,耐克公司生产的鞋式样多达140余种,其中一些鞋非常新颖、先进。耐克公司根据不同脚型、体重、跑速、训练计划和不同技术水平设计不同的跑鞋。耐克公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,有8000个百货商店、体育用品商店和鞋店经销耐克的产品,其中有60%的产品都提前订货。
耐克公司开始扬名世界。
1978年,阿道夫·达斯勒去世。管理权的移交很平稳。可是此时,阿迪达斯的市场已经被耐克公司蚕食了不少。
这时候,阿迪达斯的一系列失误,把领跑地位拱手让人。
在销售预测上,阿迪达斯犯了严重的保守错误。
销售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,因为它是所有计划和预算工作的出发点。当市场变化反复无常、增加极快时,公司就会面临风险性极大的选择:到底应该采取乐观对策还是保守对策呢?如果采取保守的预测方针,那么,一旦市场开始繁荣,公司就会由于没有足够的生产和销售能力,面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市场潜力的危险,其结果必然是放弃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,使竞争者受益。另一方面,一个聪明的公司应当判断市场需求上升是短期现象,还是较为持久的形势。如果仅是暂时现象,而公司头脑发热,生产过度膨胀,就会造成生产过剩,危及自己的生存。销售预测准确与否,事关阿迪达斯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的成败。
阿迪达斯交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:它低估了跑鞋市场的增长情况。
拥有悠久历史的阿迪达斯公司,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看惯了市场稳定的低速增长,面对一时的繁荣局面,本能地怀疑这种局面是否能持久。阿迪达斯严重低估了市场潜力,没有花大力气扩大生产,组织销售,直到被耐克公司追上并甩在后头时,才如梦初醒。但为时已晚。
阿迪达斯公司除了低估市场潜力之外,也低估了耐克公司和其他美国制造商的凌厉攻势。本来,外国公司在生产上具有本国公司所没有的神秘性和吸引力,但阿达迪斯并没有打好这张牌。面对具有30多年历史、经验丰富的阿迪达斯公司,那些白手起家的美国制造商,不怕天不怕地,发起了强大的进攻。特别是耐克公司,瞅准新的市场机会抓住不放,连连得手。
阿迪达斯公司虽无法阻止别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,但在市场空间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,作为领跑者,完全应当主动采取行动,向竞争对手施压甚至打垮他们。业内人士认为,这时的阿迪达斯公司可以采取加强研发、不断推出新产品、精心策划价格策略、扩展销售渠道等措施,提升自己的竞争力,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,使自己在激烈竞争中少一些损失,多一份胜算。
阿迪达斯公司动手太晚了。直至自己的统治地位笈笈可危时,才采取进攻性的反击行动。阿迪达斯像一个迟钝的拳手,被对手击中之后才出拳,却打空了。
在跑鞋市场上,阿迪达斯公司长期施行的战略是:不断更换产品、推出多种型号的鞋,让运动员穿上带有公司标志的产品出现在重大体育竞赛中。这些市场战略本是阿迪达斯的法宝,却由于自身的傲慢与行动迟缓,被竞争对手学了过去,做得更好。耐克公司就是凭着对阿迪达斯卓有成效的仿效,取得了成功,就像学生超过了老师。
1976年,耐克公司的销售额为1400万美元,仅仅7年之后便上升到6.94亿美元。1979年初统计的各大公司在美国跑鞋市场的份额中,耐克公司超过了阿迪达斯,以33%居于首位。两年以后,它的份额接近50%,遥遥领先于阿迪达斯。1982年1月4日出版的《福布斯》杂志把耐克公司评为过去5年中赢利最多的公司,在体育用品行业所有公司中居于首位。
领跑者地位的丧失,令阿迪达斯公司高层管理者深自反省。他们认识到阿迪达斯的致命失误是:面对耐克公司及其美国同行日益增长的实力和市场形势的巨大变化,没能紧紧抓住市场需求,没有对需求量和竞争因素进行更好的调查分析,反应迟钝,行动缓慢,痛失了大好局面。
启示:市场是变化的,机遇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一视同仁。领跑者如果在关键时刻放松警惕,无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对手的强大攻势,命运将会是可悲的。
跑在前面的人容易自大,领跑者的错误造就跟跑者的成功,这个错误就是:奔跑的步频、节奏变得太慢。
没有永远的领跑者。最好的态度是:永远超越。